互联网的浮华与泡沫之下,真相到底是什么呢?
互联网“红利的尾宴”作为一种模式占有很大的地位。
这种模式的主角,是享有历史性红利的一批互联网巨头公司,比如以BAT为代表的依靠着早年的蓝海起步、人口红利释放而快速垄断市场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。而这些享有高额利润的大企业,又通过产业布局和投资并购,在多个领域加强了自己的产品矩阵,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寡头格局。然而,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,以及可挖掘的纯线上业务模式的收窄,BAT这一茬的“红利宴会”已经进入尾声,它们也面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、甚至进入全新行业掘金的难题与风险。在这里,BAT只是一个代名词,这类享有历史性红利的公司,包括BAT类的主平台公司,包括垂直于单个行业服务的次平台公司,甚至包括早期起步、打造出爆款单品的应用类公司(如网络游戏公司等)。它们的共性就是,在今天的市场状况下,依然具备“躺着就能赚钱”的红利溢出效应,只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赚一天少一天,其原因可能是创始团队的早早离开、职业经理人团队的私心杂念、业务模式的路径依赖、垂直行业环境的巨大变化等,而另一部分真正寡头级别的企业,则依靠垄断地位和资本力量继续高歌猛进。
在这类模式下,除了金字塔尖的这些主角玩家,更多的是大量配角玩家。这些配角玩家,本身是没有独立商业模式的,更多是依靠附着在"BAT们”身上,形成一层套一层的复杂的生态链。
比如,大型的游戏厂商在新游戏内测、公测,上线,资料篇等关键投放节点上,需要制作视频的素材,于是就诞生了游戏视频栏目制作这样一个需求。围绕这个需求,从知名的游戏垂直媒体,到各类低价竞争的个人工作室,就开始了各种的精彩演绎:个人利益绑定,上推荐位“露脸”,上淘宝买“点击量”,找人刷评论、刷点赞,刷弹幕刷聊天以及直播的自消费刷礼物等。从甲方到乙方再到丙方、丁方,各种数据夸张和利益输送,共同营造了动辄一个视频过千万乃至过亿的点击,一场直播弹幕漫天、礼物爆棚的效果。而在项目组内部,也有了引以为傲的向老板汇报的业绩,这种参与者皆大欢喜、花钱者也无感的场景,是否和当年各大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商(SP)和运营商的关系相似呢?
“尾宴”的意思,既是指尾声,又是指长尾。因为,渠道套渠道,二手套二手,代理套代理,数不胜数的下游企业在游戏规则中,一层套一层地关联交易,而这些的行为,又仅仅是当下大型互联网公司难以避免的、从上到下的冰山一角。从动辄上百亿元、几十亿元的投资并购,到每年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版权采购,再到市场、渠道。代理、内容推荐大型互联网公司近年来频现上述各类漏洞中的反腐抓人,涉案者从高级副总裁到事业部总经理,再到频道主编,百度、腾讯、阿里、优酷等很多公司的高管纷纷落马,但这些可能连冰山角都算不上。由于企业过于庞大之后的管理漏洞,创始团队的高高在上或者提前离场,一个收入百亿元的公司,假定10%的年收入从“指缝中”溜走了,一个公司就是几十亿元,全行业每年可能有上百亿元;这足以养活一个又长又粗的“大尾巴”了。
更有甚者,这些本来纯外包代工价值的企业,在包装上了“互联网”的外衣之后,尤其是贴上了BAT们的合作伙伴的光环之后,又开始了“生意”变“事业”的自我包装。“生意”本来赚的是卖水的钱,不是要去取经。然而在概念包装盛行、互联网估值泡沫的当下,"生意”稍加包装就可以变成“事业”,进而在资本市场融资圈钱溢价.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泡沫的放大。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苹果应用商店的ASO(应用商店优化),绝大部分场景下就是刷量,只是包上一个“优化排名、核心算法”的概念:大部分的广告交易平台.网红粉丝经纪平台、手游发行公司,基本都是二手拼缝的倒买倒卖,只是包上了一个"DSP(数字信号处理)、DMP(数据管理平台)SSP(供应商平台)精准用户匹配”的概念;而大部分的主播经纪公司、网红女子天团等,则只是烧钱的直播平台的底薪分成红利的享有者和瓜分者,亦或者是在平台规则允许的范围内“勾兑”如何利益倾斜的游戏--只不过早年大家玩的是搜索引擎的网盟分成规则和广告框架规则,而现在玩的是直播平台的主播分佣规则而已。
相对而言,传统网站建设行业的情况就要好得多。大多数传统企业无论怎样向产业互联网进化,仍然是创始团队掌舵、亲力亲为,甚至绝对控股。他们对“烧钱”和“泡沫”基本是免疫的。他们对自己所在行业的理想仍在,不忘初心。所以,在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中,互联网公司面临产业互联网转型后的传统企业的挑战,其最大的“短板”就在于“企业家精神”的缺失。
>>> 查看《互联网红利的尾宴》更多相关资讯 <<<
本文地址:http://zoolantech.com/news/html/3025.html